近年来,特别是2009年,在众多献礼电影和电视剧中,谍战剧最后热播。以《潜伏》《风声》为代表,一些融合了信仰与背叛、爱情与革命、悬疑与动作等多种元素的谍战剧先后热映,刮起了一阵强劲的“谍战风”。
今年国庆节期间,《永不消失的电波》《内线》《黎明之前》《谍海风云》等谍战剧继续热播,谍战剧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中国式影视剧的类型。据说,2011年的央视开年大戏李幼斌王志文主演的《旗袍》,也是一部谍战大戏。看着这一部部惊险刺激的谍战剧,年少时看到的那些反特片,就像蒙太奇一样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童年最美好的记忆莫过于看电影。那是一个以看电影为主要娱乐节目的时代。我从小就是一个电影迷,在老县委家属院住的时候,妈妈常常领我到文化馆后面的露天电影院看电影。上小学的时候,家搬到了与工人俱乐部只有一墙之隔的土产公司家属院。公司大院有一些皂荚树,没钱买票的我们常常爬到树上,骑在树杈上看电影的背面。那时候,像68处、37 处、建筑公司等单位,每逢周日常常在大门口或院里挂起幕布放电影,我们常去看免费电影,回家的路上脸庞常常挂满幸福的笑容。记得当时放映正片之前,通常会放新闻片,内心惬意且火急火燎等待观看正片的孩子们,尽管对一些东西不敢兴趣,但谁也不敢乱动,生怕位置让人抢走。
现在的谍战片,以前叫反特片,男孩子特别喜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中往往有女特务。这种女特务虽然是“反面人物”,虽然导演和演员极力要表现出她们心灵的凶残和肮脏,但广大观众仍然深深地被她们所吸引。当年的观众中,至今还有一些人对这类女特务记忆犹新。像王晓棠饰演的阿兰,梁明扮演的梅姨,狄梵饰演的八姑,凌元饰演的于黄氏,叶琳琅饰演的王曼丽,陆丽珠扮演的柳尼娜等等女特务形象。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从女特务那里,知道了“烫发”、“口红”、“画眉”、“涂脂抹粉”、“旗袍”、“胸针”、“高跟鞋”……这样一来,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从女特务的一起一坐、一顾一盼、一颦一笑、一嗔一喜中,懂得了什么叫“仪态万方”、“闭月羞花”、“倾城倾国”、“国色天香”……这样一来,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是从电影中的女特务身上,体会到女性的魅力,并体验到什么叫“神魂颠倒”、什么叫“如痴如醉”、什么叫“心旌摇荡”。可以说,那个时代电影中的女特务形象,竟鬼使神差地成了爱情和人性的启蒙者。时过多年,许多扮演女特务的演员都已谢世,但其银幕形象的独特魅力,深深印刻在广大观众的心中……
记忆之中,最先看得最早的惊险反特故事片大概是《铁道卫士》,看了以后,不明白,高科长怎么会被特务马小飞打晕呢?那时的概念,英雄人物是只会把坏人打死,而不会被敌人怎么样的。印象最深的还有朝鲜的惊险反特片。现在小朋友哈韩成风,我们小时候其实也差不多,不过哈的不是“韩”,而是“朝”,也就是对朝鲜惊险故事片的热爱,像《看不见的战线》、《原形毕露》、《在阴谋者中间》、《难忘的人》,这些片子对我们的刺激程度,不亚于今天的好莱坞大片。特别是《看不见的战线》,这个片子打破传统模式,情节迭宕,悬念紧张,人物性格鲜明,特务老狐狸片尾才露峥嵘,那时给人起外号叫“老狐狸”,就是源于《看不见的战线》。
1979年前后,一大批文革前的电影陆续解禁,当时我们正在一中念初中,县里的新电影院刚刚落成,在全省率先实行敞门入场,很是时髦。那时课程很紧,只有周六晚和周日休息,我们常常看周日白天的电影,记得仅初二一年间,就看完了《羊城暗哨》、《前哨》、《秘密图纸》、《徐秋影案件》、《神秘的旅伴》、《虎穴追踪》、《国庆十点钟》、《寂静的山林》、《天山的红花》、《永不消失的电波》、《冰山上的来客》等一大批复映的反特片,后来又看到了新拍的《猎字99号》、《黑三角》、《暗礁》、《保密局的枪声》、《与魔鬼打交道的人》、《蓝色档案》,让年少的我们着实过了一把惊险反特电影的瘾,同时也熟知了赵丹、于洋、王心刚、王晓棠、上官云珠等22 位大明星。改革开放后,我们陆续欣赏到了英国的《三十九级台阶》、《卡桑德拉大桥》,罗马尼亚的《橡树,十万火急》、《侦察英雄》,南斯拉夫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法国的《蛇》、《沉默的人》,苏联的《春天的十七个瞬间》,美国的《谜中谜》等国外经典谍战片。
在我的印象中,八十年代有三部谍战片对国人影响巨大:一部是反映冷战时期东西方间谍战的影片《蛇》。它的叙述方式让我们惊奇,血淋淋的间谍战,既没有刀光也没有剑影,却从头紧张到尾,完全是心理战,种种匪夷所思的手段闻所未闻,使我们大开眼界。影片的最后,完成任务的苏联间谍潇洒地离去,尤尔·伯连纳缓步越过边界桥,几个等候的苏联军官向归来的英雄敬礼,那一幕真是感到震撼人心。看到这里,我们不免好奇,西方竟然制作如此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影片,是不是表达了某种另类的自信?另一部是朝鲜的《无名英雄》。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使广大观众经历了一场血与火的洗礼,俞林和顺姬的忠诚、勇敢、刚毅以及他们荡气回肠的爱情传奇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弦。很难想象,那个至今还在世界政治旋涡的中心苦苦奋斗求生的国度,居然早在七十年代就已经创作出了这么一部气势磅礴充满凝重历史质感的战争史诗。还有苏联的《春天的十七个瞬间》,影片剥丝抽茧、层层推进,全片不见“历史瞬间”的快速闪过,而是以慢节奏细腻展现主人公的斗争历程,使纪实性、戏剧性、历史性得以完美统一。普京总理曾回忆说,正是这部电视连续剧的熏陶,使他当年义无反顾地投身克格勃并在东德工作多年,我说,正是这部戏的影响,使我对苏联电影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以后的岁月里把几乎所有在中国上映的诸如《两个人的车站》、《莫斯科保卫战》、《战地浪漫曲》、《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办公室的故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星星》、《兵临城下》、《湖畔奏鸣曲》、《足球彩票》等苏联影片看了个遍。
即使在间谍故事“销声匿迹”的九十年代,依然有“007系列”、《谍中谍》系列、成龙的《我是谁》等谍战剧进入我们观众的视线,并引起轰动。不过,此时的谍战片已由社会主义阵营的反特故事转变为冷战对手的谍战故事,可以说,特工间谍故事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失,反而愈演愈烈,成为新世纪以来讲述“二战”及冷战历史的重要电影的类型。像2006年的《窃听风暴》《柏林迷宫》、《黑皮书》,2007年的《色,戒》,2008年的《刺杀希特勒》、《幕后女英雄》等谍战大片都在全球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上演了一幕幕观影浪潮。
现在,听说谍战大片《风语》、《旗袍》又要来了。真是“谍谍”不休!
作者 杨士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