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外宣网 今天是
文化邹城
文艺
秋天的行走
2010年10月09日 

夏天的闷热阻止了我亲近田野的脚步。在玉米、棉花一天一个样的疯长时,在路旁的雏菊一片片地开放时,我缩在整日开着空调的房间里,偶尔透过灰蒙蒙的窗户,看一看院子当中静默的树木。院中的广玉兰、塔松一年四季地绿,在它们身上,你似乎难看到季节的痕迹。有一种声音告诉我,要感受季节的变迁,必须到田野中去。只有在广阔的田野里,看到那些在不同季节里生机勃勃的植物,你才会感到,夏就是夏,秋就是秋。

过了立秋,过了处暑,天空显得高远起来,空气里开始滋生出丝丝凉意。这时,自然而然有了到田野中走走的想法。

峄山镇。一个因峄山而得名的乡镇。这个乡镇和城市毗连,但又没有城市的生硬和混浊。车行在乡村公路上,一团团饱和了植物香气的风争抢着涌进车中。路两旁,高硕的玉米棵上攀爬着头顶红缨的玉米棒,套袋苹果将苹果树武装得让人眼花缭乱,除了苹果,眼中没有了枝干,没有了绿叶。一块庄稼地连着一块庄稼地,一个果园接着一个果园。触目皆是绿色。大地就是一块深浅不同的地毯,让人想陷进去或躺或卧,或想恣肆地打个滚。

村庄只是一颗颗的蘑菇,零零星星地撒开在这绿地上。摇着尾巴的狗,咯咯唱的鸡,吃着草的羊每经过一个村庄时都能看到,它们是村庄的标志。同行者小孔到一个养鸡场去摄像、采访,我们一边闻着特有的鸡粪味儿一边在门口等。只听得里面一阵鸡飞狗叫,那阵势让人无法怀疑这些村庄的居民对外来者的欢迎程度。我们哈哈地笑着,与里面的声响配合,这种原生态的交响曲让人备感熟悉与亲切。曾听过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到森林中录制了各种鸟鸣、风吹树木的声音,流水的潺潺轻唱,然后到城市中去卖,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自己也发了大财。其实对于从村庄中走进城市、较少能亲近村庄的人来说,听一听这热闹的鸡叫鸭鸣,可能会听出自己在村庄时的故事与心情,听出那浓浓的乡音。

在一个村停驻时,车旁正好有村民在摘花生,把花生一颗颗地从碧绿的花生秧上摘下,就象一个个走进城市的人最终会断开和乡村连接的牵绊。热情的村民招呼着:没事,没事,尝尝俺的鲜花生吧。好吃着呢!剥了皮,将泥土和花生一起吃进嘴里,仔细地嚼,清甜的味儿和着一股土腥气弥漫开来。想起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人本来就是土中来,又回归土里。可现在有很多很多的人,由于客观或主观的原因,渐渐的不接地气,找不到自己的根了。

    说起来我的行走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走,我坐在车上,就这么一会儿到乡村一会儿到山下,我的脚没接触到大地,没有实现真正的丈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脚踏实地的行走能真正让人成长、成熟,可我们却越来越没有了实践的可能性。想想古代穷书生上京赶考时需历经三年的艰辛,真是恍然如梦。

 

作者 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