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夏】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是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具体体现,也是保障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坚持改善民生从教育突破,发展教育从均衡抓起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今年10月,我市以全省第7名(共38个县市区)、济宁市第1名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评估认定。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主题就是通报我市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的相关情况。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的领导。市政府副市长吴婧女士、市教育局局长苗存奎先生、市教育局副局长邢瑞舒先生、市教育局副局长盛勇先生。同时来到我们发布会现场的媒体朋友,是来自齐鲁晚报、齐鲁网、济宁日报、济宁晚报以及我市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下面我们首先有请吴市长致发布辞。
【吴婧】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就我市义务教育发展工作向各位来宾和记者朋友们做一下沟通和交流。
我市现有义务教育学校195处,在校学生9.4万名,在职教职工8000余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提升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内容,确立为全市年度重点工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在市级层面统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全面推进创建工作。在今年10月份,我市以全省第7名(共38个县市区)、济宁市第1名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评估验收。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的成功创建,在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掀起了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崭新篇章。在创建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严格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到全市发展总体规划,每年选取一到三项教育工作列入为民办好十件实事,高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市级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包保学校,市人大、市政协每年专题视察教育重点工作,社会各界积极关心支持教育发展。充分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多方筹资加大教育投入,严格落实法定“三个增长”及教育经费投入政策。市政府每年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督导检查,督导评估结果作为对镇街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是大幅优化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为了实现从人人有学上,到人人上好学的目标转化,我市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为切人点,每年将四分之三的校舍工程项目倾斜到偏远山区和薄弱学校。2009—2014年,全市累计投入4.6亿元,完成42万平方米校舍改造提升工程,在济宁市率先实现省定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今年市财政新增教育经费1.74亿元,同时镇街自筹4000多万元,购置大批多媒体器材,电脑、课桌凳、图书,新增各类实验教室和综合实践活动室202个,全市各个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显著地提升。通过内部整合、组建教育集团等形式,完成城区小学教育资源优化整合,17所薄弱学校、新建学校纳入到优质教育集团管理,有效缓解了城区学校“大班额”、“择校热”的难题。深化18处“城乡学校联盟”建设,通过校际整体互动、教师教学对接、学生联谊等活动,架起了城乡学校互动互通的桥梁,缩短了城乡、校际差距。
三是全面提供优质入学服务。严格落实各级政府责任,依法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市财政每年投入6000余万元,相继推出12年免费教育、学生营养补助、贫困学生资助救助等教育惠民利民工程,全市小学、初中巩固率分别为100%、99.2%,达到省定要求。扎实做好各类弱势群体入学服务,随迁子女入学率达100%,且全部在公办学校就读。启动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把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纳入2014年市政府为民办好 “十件实事”之一,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扩大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入学服务的“覆盖面”,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5.5%。
四是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系统工程,制定实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1—2015年)》,2011年以来公开考选教师595名,引进高层次人才79名,90%安排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每年选派200多名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选派100名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在评先树优、职称晋升、岗位设置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今年落实4988名农村学校教师落实了特殊岗位津贴。完善教师全员培训体系,开展各类业务竞赛和评选表彰活动,扎实推进“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工程”,专家型校长和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快。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国家、省、济宁市级专家型教师560余人,形成了完备的教师人才梯队体系,2012年我市荣获“山东省教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五是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质量为核心,完善教学工作监测、评估、分析体系,全市高考、中考成绩年年稳居济宁市前列,今年我市有7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162人被“985”高校录取,一本上线889人,本科录取2721人,一本上线率达16.3%、本科录取率达55.7%,比济宁市平均水平分别高出5.6个百分点、13.5个百分点。在中考方面,济宁市前10名3人,前50名18人,前100名31人,前1000名255人,各项指标均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各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着力突出办学特色,涌现出一大批传统文化教育、艺术教育、国学教育等品牌学校,2010年以来,在各级中小学机器人、电脑作品制作、新概念作文等大赛中,荣获国家级、省级荣誉175项,先后承办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省中小学机器人竞赛、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现场会等一系列高端竞赛和会议。
党的十八大把教育摆在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之首,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指出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了深化改革、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攻坚阶段。明确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统筹资源均衡配置。
面临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市委、市政府将牢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更大的决心深化教育改革,以更大的力度优化配置资源,统筹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努力构建具有邹城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希望各级各有关部门、各镇街,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务实上进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乘势而上,突破提升,全面做好教育各项工作。同时,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一如既往,继续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为孟子故里教育事业大发展做出新贡献,共同谱写全市教育现代化、公平化、优质化发展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
【张夏】
感谢吴市长的介绍。下面的时间欢迎媒体的朋友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媒体名称。
【邹城电视台】
感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好,我是邹城电视台的记者,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创建工作牵头部门。想请苗局长简要介绍一下我市创建工作具体实施情况?下一步工作中,围绕创建工作,市教育局又有哪些打算呢?
【苗存奎】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和法定要求,是继实现“两基”和“双高普九”之后,国家对地方政府发展义务教育的一次“国检”, 对于进一步提高县域教育发展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市教育局作为承担创建任务的牵头部门,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创建工作为总抓手,全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力全速抓好工作落实。10月16日,我市以全省第7名(共38个县市区)、济宁市第1名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评估认定,圆满完成了创建工作任务。总结创建工作历程,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工作部署到位。市教育局强化整体设计,统筹协调推进,主动把创建工作列入教育年度“一号”工程。一方面,全面掌握创建工作标准、程序要求、方式方法,加强与上级部门对接协调,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先后组织考察青岛、潍坊、泰安等地市的21所学校,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另一方面,加强协调配合,积极联系沟通,主动争取各相关部门、各镇街支持。同时,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宣传媒介,及时报道创建动态和成效;印发《致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一封信》,全面做好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努力营造出人人关心创建、个个支持创建、全社会合力创建的浓厚氛围。
二是责任落实到位。健全指挥部运行机制,明确6条重点工作线,完善重点工作责任分解,现场办公、合力攻坚,切实做到“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张时间表、一抓到底”。按照创建标准要求,严把时间节点要求,落实“一校一策”推进办法,先后召开部署培训会、推进会、调度会、现场会等9个专题会议,跟踪督促创建、及时通报情况、仿真模拟检查,全力全速推进创建工作。针对学校处数多、检查项目多的实际,坚持重心下移,大力推进“一线工作法”、“任务包干制”,与各镇街和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实施班子成员、机关干部包镇街、包学校“双线包保”,严格实行“捆绑式”考核,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项项责任有主体、个个种好“责任田”。
三是督查考核到位。健全督查考核评价体系,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组成督查考核专班,通过现场检查、跟进指导、专项督查,及时掌握各镇街进展情况,落实“挂销号制度”,严格阶段性问责,量化到天到人,限期整改落实,对推进过程中工作懈怠、指导不力、进展缓慢的严肃问责,确保了创建工作效果。
回顾整个创建工作,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多次调度、现场指导。各有关部门、各镇街严格履职尽责,加大财政投入,全力支持教育部门开展工作。各学校强化内部挖潜,主动破解难题,努力补足软、硬件短板。全体教职员工充分发扬“自己动手、艰苦创业、无私奉献、锐意创新”的精神,主动牺牲休息日、节假日,全员动手参与,全市上下共同演绎了一首团结、奋进、争先的创建“合奏曲”。
下步工作中,市教育局将围绕巩固提升创建成果这一核心,奋发进取,改革创新,扎实工作,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一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推进6万平方米的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快职教中心建设。对于新购置的6900万元的教育教学设备、图书资料,要出台管理使用考核制度,切实发挥使用效益。要以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召开为契机,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力度,科学构建“数字化校园”,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均衡化和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性和普惠性。二是进一步深化资源共享。跟踪加强城区小学教育资源整合的管理督查,完善各教育集团办学章程,规范运转程序,积极总结深化,切实形成成熟的办学机制。要加快农村教育资源整合步伐,大力推广“集团化”、“托管式”办学模式,加大对“散、小、弱、差”学校的整合力度,增强“名校”办学的辐射力和带动性,形成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互惠的良好局面。12月份,市教育局将集中开展农村教育资源整合调研工作,摸清底数,积极论证,逐步探索实施。三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努力培养一支理念先进、治校有方的专家型校长队伍和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研究型教师队伍。牢固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质量为核心,按照“视导+评估”思路,完善教学监测、评估、分析体系,全面提升各学段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做到以优质教育普惠民生。同时,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扎实开展以“两规三禁”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规范收费专项行动,加大对有偿家教、教育收费、违规办班等查处力度,切实净化教育环境。
谢谢大家!
【齐鲁晚报】
你好,我是齐鲁晚报的记者。今年,我市开展了城区小学教育资源整合工作,通过创新实施集团化办学模式,有效均衡了城区教育资源,请邢局长介绍一下有关城区小学教育资源整合和集团化办学方面的情况?
【邢瑞舒】
下面,我向记者朋友们介绍一下有关城区城区小学教育资源整合和集团化办学方面的有关情况。
实施城区小学教育资源整合,是我市破解城区学校“大班额”、“择校热”难题,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满足广大群众就学需求的一次创新实践。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工作调研组历时3个多月,深入实地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全面座谈交流,扎实做好前期一系列基础性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听取汇报,给予具体指导。6月28日,市委常委会研究出台了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工作方案。遵循“先急后缓、统筹布局、科学规划、稳妥推进”的原则,通过内部整合、组建教育集团等多种形式,先期对小学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其中撤并8所“弱、小”学校;组建4个教育集团,吸纳9所薄弱学校、新建学校;扩展3处市直优质学校办学规模,对城区学校布局板块全面优化调整。
为确保工作实效,市教育局组建了教师队伍、资产财务、招生工作三个专班,严格落实“一校一策”推进措施,研究具体指导意见,严把时间节点,严格规定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区小学资源整合工作。一是健全完善运行机制。采取名校加分校的办学模式。各教育集团有一所优质学校为总校。各校区挂集团学校校区牌子,校区负责人为集团总校副校长。以一套班子多个校区统一管理,资源供销,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运作方式,实行人事管理统一、经费管理统一、教学管理统一、资源配置统一、考核奖惩统一的管理模式,管理互促、质量统计、优势互补、文化共建、促进集团学校抱团发展。扩大了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二是加强整个学校管理。市教育局出台《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各集团学校制定《办学章程》,规范完善制度管理。暑假期间,市教育局分期分批组织开展了各类别教师研修和培训活动;今年,新考选的教师中,安排了34个岗位充实到资源整合学校,同时从矿区学校富裕人员中抽调30名骨干教师支教帮扶,暑期开学后,市教育局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分层视导、专题调研、专项指导,加速了集团学校的内部融合、交流和发展。三是严格规范招生行为。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严肃招生纪律,规范招生秩序,修订调整招生片区。按照“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原则,严格限制班数、班额,招生工作规范有序扎实推进,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充分肯定。从前3个季度“三个平台”反馈意见,关于就学诉求的各类咨询,今年同比下降70%,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着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根据城市发展规划、人口增长趋势以及招生形势的变化,经过综合预测,科学分析,在今年启动孟子湖新区一中分校、第二实验小学分校区的基础上,2015年我市还将在城市西南片区、西北片区、孟子湖新区、东北片区以及东城区,规划建设5处中小学,进一步扩增城区学校规模。在农村,12月份市教育局还将组织开展农村教育资源整合调研,优化配置农村教育资源,打造一批农村“龙头学校”,更好地与农村小城镇建设、人口劳动力转移等政策规划相适应。同时,进一步扩大“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联盟”、“委托式管理”等办学模式的覆盖面,切实用好、用足、用活优质资源,扩大引领、传导、衍生效应,全面提升各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努力实现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
谢谢大家!
【济宁日报】
大家好,我是济宁日报的记者。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市教育局坚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重点工程,大力加强硬件基础建设和技术推广应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我想请盛局长,简要介绍一下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相关情况?
【盛勇】
非常高兴在这个地方跟各位媒体记者把我们邹城的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一下。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制高点”,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快速的发展。
一是抓投入。市财政每年列支专项经费1000余万元,用于教育技术装备建设。2014年,投入专项资金4000多万元,更新配备各类计算机5000余台、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1000多套,各中小学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触摸式一体机、电子白板、直播课堂都已走进农村偏远小学。
二是抓应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先后开发建设网络教研平台、视频互动及网络研修平台、数字化图书馆系统、敏特英语网络学习平台等一大批现代化教育应用软件系统,构建起快捷、实用、互联、互通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加速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方便了师生网络互动交流,促进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仅敏特英语平台全市就有7万多名学生、5000余名教师注册使用。“交互式互动教学”、“翻转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模式,在全市中小学得到积极推广。近年来,我市先后申请承担完成国家、省级课题项目200余项,多项优秀成果获得国家级大奖。
三是抓引领。以教育信息化为载体,抓好各类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NOC大赛、中小学机器人大赛和电脑作品制作评选活动,不断丰富青少年信息技术素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其中,在中小学机器人教育方面,全市形成各学段一体化、竞赛活动梯队化的良好格局,近年来累计派出53支代表队,87名选手参加国际国内各级各类竞赛,获得6个国际奖、9个全国奖、56个省级奖。市第一中学机器人篮球、市第六中学机器人足球、市第二实验小学机器人灭火等均成为国家级名牌项目。其中,市第二实验小学先后在韩国、美国参加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活动,连续获得优异成绩。近年来,我市先后被评为全省教育装备进单位,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先进单位。今年我市相继承办山东省中小学电脑机器人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现场会。一系列高水平赛事和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步入了发展的崭新阶段,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谢谢大家!
【张夏】
由于时间关系,现场提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有需要继续深度采访的记者朋友可以在会后联系各位领导。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关系未来、成就梦想。目前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质量提高、结构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当前教育工作已经进入深化改革、促进公平、提升质量的关键阶段,希望社会各界,尤其是媒体界的朋友能够一如既往,倾心倾力,对教育事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为加强我们教育强市建设作出积极努力。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进行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