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外宣网 今天是
文化遗产
非遗
平派鼓吹乐(国家级)
2013年02月17日 

邹城平派鼓吹乐是在传统唢呐演奏技巧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于明朝洪武年间随山西移民迁徙带入邹城,在儒家文化和地方风俗的影响下,形成了平派鼓吹乐的基本特点,至民国初年已有孙家班、张家班、丁家班、周家班等几十个鼓吹乐乐班活跃在鲁南及其周边地区。

平派鼓吹乐的代表曲目有《集贤宾》、《十样景》、《朝天子》、《庆贺令》、《倒开门》、《哭五更》、《鸟兽闹春》等作品近百首。在演奏风格上,平派鼓吹乐平和、轻柔、婉转细腻,因其“平中见奇、稳中善变、刚柔相济、扣人心弦”而深受人们喜爱。

平派鼓吹乐的主要代表人物孙玉秀(已故)曾在1992年文化部举办的“朱载堉”杯唢呐邀请赛上被授予“民间唢呐演奏家”称号,经过老一代艺人的培养和市级文化部门的保护推荐,现已有2人被确定为山东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086月,邹城“平派”鼓吹乐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首届农民文艺汇演(苏州)上荣获“银穗杯”。20107月,参加上海世博会山东活动周文艺演出,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予“山东文化演艺活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