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外宣网 今天是
精神文明
文明实践
承贤仰圣行德政邹城市公民道德建设综述
2005年11月13日 

2001年9月20日以来,有一句话让人收获心灵的温暖,有几组精练的词让人耳熟能详,那就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深得党心民心,惠及百姓利益。盘点全市近几年来的公民道德建设,可以说是奇葩飘香,硕果盈枝。

抓宣传,巧引导,打造道德教育新品牌

近几年来,邹城市各级各部门把学习宣传《纲要》作为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课题,并纳入科级干部和党支部书记培训的重要内容。市镇成立了宣讲团队,进单位、进社区、进村入户搞宣讲,使20字基本道德规范家喻户晓,公民的道德素质明显提高。新闻媒体都开设了专题、专栏,“一会、一街、一网、一讲座”宣传教育形式把政策、道德、科技、法律、文化融为一体,使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成为对农民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成功模式,在全国推广。市文明办已连续15年开展“月度新事”评选活动,坚持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弘扬了道德正气。全市职业道德教育现场会推广了市地税局的行业道德建设、第六中学的道德周记、孟庄小学的孝心教育、杏花村小学的“家校互动”等先进典型。市文化局以魏传兰为原型创作的现代戏《常兰》,充分展示了该市家庭美德教育的丰硕成果,在全市巡回演出后,产生了强烈反响。相继举办了庆祝建党84周年、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系列道德教育宣传活动,为全市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这个市还结合20字公民道德教育,充分发挥道德文化底蕴丰厚的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整理孔孟道德资源,印发了《孟子名言百句》和《市民道德教育读本》。在城区各主要街道设置了20多幅大型户外公益广告,100多个高标准的信息栏、宣传栏,使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道德文化有机结合,相得益彰,铸造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公民道德教育舆论新品牌。

抓载体,创平台,塑造道德实践新亮点

为强化公民道德教育,邹城市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道德实践活动。各行业各单位根据各自的特点,把业务工作和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抓住群众的“兴奋点”,找到社会的“共鸣点”,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形成了行业道德建设的巨大合力。“文明城市”、“文明邹城”、“平安邹城”、“诚信邹城”、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等活动如缕缕春风吹遍了邹城大地,城乡文明程度有了显著提高。

文明委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特点,寓思想道德宣传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避免了道德教育“空对空”。市纪委、组织部、妇联联合在全市党员干部家庭中深入开展了以“劝进劝学,警廉防腐,崇尚文明”为主题的争创“学习型廉洁文明家庭”活动,共评选出优秀“学习型廉洁文明家庭”47户;市文明办与市建设局、教育局联合开展的亲民、便民和城管知识进课堂等系列活动,与财贸办等单位联合开展的“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创建活动,使经营者依法经营、以德经营的理念更加牢固;与国税、地税等部门联合开展的“文明纳税示范街(点)”和“诚信纳税人”评选等系列活动,则把公民的道德教育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制高点,城区国税分局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今年,又在中心店镇成功了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四进农家”活动启动仪式,促进了“三下乡”和“四进农家”活动向纵深发展。

以社会救助、美在家庭、青年志愿者、春雷计划、“两关爱”、捐资助建、幸福工程、爱心使者等为主要内容的“爱心献社会,温暖你我他”活动,如丝丝春雨滋润着下岗职工、农村贫困户和特困学生等弱势群体焦渴的心灵,充分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丰富了道德建设的内涵。截止目前,捐助资金达360余万元,共有1120名贫困学生、困难家庭得到了资助。

农村文明路街创建活动,使昔日脏乱差的农村环境有了明显改观,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目前,这一活动正在向农村庭院延伸,以唐村镇西龙河村为代表的改水、改灶、改厕、改善居室环境活动,已经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广大农民求知、求美、求乐的愿望越来越高,一个个农家院落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国省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文明示范点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全市已建成文明示范点23个,典型共建、资源共享、以点带面的创建模式初见端倪。

 “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有力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目前,全市共创建省级“文明单位”10个,省级文明村镇3个;济宁市级“文明单位”34个,济宁市级文明村镇7个。北宿镇在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先进单位”的基础上,今年又被推荐为全国文明村镇。

抓规章,树形象,打造道德约束机制新名片

首先是制定规范。制定印发了《市民“十不”行为规范》、《文明市民手册》,对公民的道德行为起到了很好的引导教育作用。为加大对各级文明单位的管理力度,市文明办修订了《文明镇街、文明单位和文明村居评选及管理办法》,突出了服务中心、贴近实际和操作性强等几个特点,对济宁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实行了淘汰申报制。创建文明城市、文明邹城活动,规范了镇街、市直部门工作职责,做到了行有规范、干有准则。制定了“为了明天,人人有责”活动实施方案,组织落实了为未成年人办的8件实事,为未成年人营造绿色网络空间,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

其次是制定典型培养、评选制度。在典型培养评选中进行层层推荐、严格筛选,有力促进了全市行业道德风尚的转变。各单位还不断创新公民道德约束机制,建立严格的考核管理激励机制,强化行风监督,制定执法责任制和文明创建责任制,长期开展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工作中比服务环境、比服务效率、比服务质量活动,提高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水准。市人民医院和第二中学等单位就是通过建立健全职业道德约束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再次是建立监督机制。公民道德教育是一项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全社会互动、各部门齐抓共管。为此,邹城市聘请了20多位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监督员,对语言不文雅、礼仪不文明、环境不爱护、服务不规范、秩序不遵守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劝阻、教育和批评,并向有关部门提出整改处理意见,市文明办建立健全了通报和奖励制度。同时,在新闻媒体设置了“曝光台”,对各种不文明、不道德现象进行公开曝光,增强广大群众鉴别善恶美丑的能力,自觉弘扬正气、鞭挞丑恶、抵制各种负面影响。

良好的道德风尚凝聚人气,振奋民心,对社会形成积极的规范、教育、导向作用,定能极大地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着几千年儒家思想文化滋养的百万邹城人民,定会秉承先贤遗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把全市的公民道德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文字报道:孙儒 邵明奎 孙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