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田黄镇坚持党建引领,以“产业兴旺、善治共治、普惠共享”为目标,写好民生答卷,擦亮“幸福底色”。
一、坚持党建引领,全力拓宽富民增收渠道
党建引领固根基。大力实施产业驱动计划,建立集体经济发展增幅、增量并重考核机制,将村集体发展质效与村干部绩效考核挂钩,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寻标对标,34个村制定集体经济发展计划,实施“书记突破项目”活动,由党委、管区、支部“三级书记”领衔突破项目,全力扶持10个重点村进入20万、50万元强村队伍,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按揭”引领强突破。用好“按揭畜牧”发展相关政策,在完成大张庄按揭畜牧园区建设基础上,推动晟兴畜牧科技产业园建设,形成企业主导建设鸭棚,农户“按揭”租赁或购买,企业回购销售,利益再分配的运营模式。目前,争取按揭贷款1300万元,带动社会资本2.3亿元,23栋鸭棚全部吸引农户入住,年产肉鸭200余万只,每栋鸭棚年收入25万元以上,带动就业人数,近200余人,“按揭畜牧”发展经验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要参》、新华社《山东智库报告》收录,并获省级领导批示。
特色引领促发展。立足自然山水生态优势,大力培育生态林果种植,围绕等驾庄冬桃、桃花哨小米、律庄蜜梨等特色农产品,深化与省科学院等科研平台合作,做强富民农业品牌,等驾庄村纳入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全镇冬桃面积突破6000亩,产值过亿元。做强甘薯育苗产业,构建“脱毒育苗、高标基地、气调仓储”产业链条,推动瓦曲、西埠、新四育苗基地建设,年培育甘薯苗2亿株,产值突破2000余万,带动3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探索“赏花+农文旅”融合发展,举办“邹东深呼吸 田黄乡村游”“第五届桃花节”等文旅活动,集中宣传推介非遗美食、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央视新闻推广田黄镇杜鹃花海,累计吸引游客10万余人。
二、坚持善治引领,全力提升乡村治理质效
治理引领提效能。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建设,构建“镇党委、管区党总支、村党支部、村民小组、党员中心户”五位一体组织体系,以“线上+线下”“走访+接访”为抓手,定期开展“敲门”行动,全力打通基层治理末梢。精心打造“汝义”调解室,充分发挥村级“五老”人员力量,为老党员定责定岗,引导参与村级事务,积极化解基层矛盾,真正用群众的话讲群众的理,用群众的法办群众的事。
乡风引领促善治。培育打造“田心服务”“田田帮”等志愿服务品牌,组织开展“田心服务 粽情端午”“九九重阳 爱在田黄”等志愿服务活动,持续为全镇4700余名老年人举办敬老幸福餐。探索“乡风文明信用积分”长效管护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域治理、移风易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等日常行为与信用积分挂钩,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规范自身言行。同时,借助信用积分、村民评价,常态化开展“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好媳妇好婆婆”等典型培树,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带动。
文化引领树新风。深挖红色文化底蕴,依托十八盘党性教育基地,串联红旗广场、小山战斗纪念碑等红色景点,丰富党性廉政教育、政德培训等延展功能,年接待党员干部4万余人,成为邹东党性教育新地标。以“楹联悬挂”作为切口,亮家风,树新风,推进林丰村“红色文化传承”,宋家山头村“修身立家、母爱母教”为主题的楹联征集悬挂,定期开展楹联采风、评选等各项活动,林丰村被评为“中国楹联文化红色传承基地”,全力打造特色“楹联文化”标识。
三、坚持普惠共享,全力兜牢民生幸福底线
全力以赴惠民生。全力擦亮“慈润老区·善暖田黄”民政品牌,坚持“线上+线下”同步梳理,定期组织医保、残联、民政等部门进行信息共享比对,每月开展困难群众排查,今年以来,临时救助11人,救助因病因灾困难群众6户,真正实现“政策找人”。全力推进多元化救助,在全市16个镇(街)第一个发起成立慈善基金,募捐资金12.3万元,孵化田心守护小红星革命老区儿童关爱等5个项目,承办市慈善互助基金募捐现场会,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千方百计补短板。统筹整合库区移民、扶贫等涉农资金,实施6个村庄自来水改造,4个村居环境美化亮化提升,道路工程建设等民生基础工程,全力推进尼山淹没区抬田复垦工程,高质量完成2000亩高标田建设,农业生产不断提升。盯紧医疗教育民生短板,实施红色文化、传统文化进校园育人工程,扶持卫生院开展康复特色专科建设,镇中心小学被评为济宁市优秀家长学校、省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
环境整治促提升。组建“村两委+党员”“网格员+保洁员”的美丽乡村管护志愿服务队,深入开展门前屋后、乱堆乱放专项整治“清零”行动。定期开展人居环境“擂台比武”,对成绩较差的村庄组织机关干部开展“周六集中帮扶”,并将成绩与村级绩效挂钩,切实推进环境卫生整治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推动乡村绽新颜、群众“幸福指数”双提升。
文字报道:杜俊峰
责任编辑:薄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