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的造谣生事,一旦达到了法律规定标准以后就会构成犯罪并可直接运用,直接可以运用的犯罪类型主要有:网上诋毁行为、寻衅滋事犯罪行为、商品声誉行为、制造并宣传股票、期货交易等虚假消息行为、制造、宣传假的恐怖消息行为、战时妖言惑众罪以及战时造谣惑众行为。这些罪名通常都能根据各种各样的互联网谣言而加以运用。
1、刑事责任方面
《刑法修正案(九)》的第三十二条规定,在刑事第二百九十条之一中增加一项,为第二项:"制作了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互联网或是其他媒介上传播,又或或明知是上述的虚假消息,又故意在信息互联网或是其他媒介上传播,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有序的,可以处三年以内有期监禁、拘役或是限制;构成非常重大结果的,处三年至上七年之下有期监禁。"
2、行政责任方面
如果说传播流言,瞒报险情、疫情、警情或是以任何方法有意破坏治安的,或是公然侮辱别人或是编造史实诽谤别人的,但并不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也可以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规条例,给予执行扣留、罚款等执行刑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明文规定:"有下列情况一种的,处五日之上十日之下行政部门扣留,可能并处五百元以内罚金;情境较轻的,处五日以内行政部门扣留或或五百元以内罚金:(一)传播造谣,瞒报险情、疫情、警情或是以任何方法,有意破坏治安的;(二)使用伪造的易爆性、有毒性、辐射性、耐腐蚀化学物质或是传播病菌等危险性化学物质扰乱公众社会秩序的;(三)扬言进行纵火、爆破、放置危害物品,破坏保安的。"
3、民事责任方面
如果传播谣言损害了公众个人的名誉权或损害了公司的企业声誉,则按照中国《民法典》的规定,要负有制止危害、修复声誉、减轻危害、赔礼致歉和补偿经济损失的民事违法负责。
网警提醒:
网络谣言不轻信,面对造谣要制止,不做传谣接力棒,时刻提醒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