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外宣网 今天是
文化邹城
文艺
曾是电影迷
2010年09月30日 

每次看崔永元倾心打造的《电影传奇》电视栏目,欣赏着老影片里一个个经典镜头,就会让我想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电影的痴迷,就像找回那时猛然听到电影消息时的心跳加速和急不可待的感觉。

小时候我和伙伴们个个都是电影迷。只要有电影看徒步快跑十多里路,少吃顿晚饭也在所不惜。那时候,村里一年放不了几次电影。只要公社来电影,管区都是提前几天通知。有了上级指示,生产队长就会极力鼓噪:“这次的影片好看,把活干好电影就来了”!听到这,社员们马上就会拼死拼活的“放卫星”,每次都是提前完成队里派活早早收工。等急忙吃过晚饭才知道情况有变,渴望成空。

早也盼晚也盼,电影队终于来了。这时生产队里就会派出几个年轻小伙,迎到村外好几里路,用排车把一盒盒的影片,一箱箱的设备小心翼翼的接到村里。由于那时放映员吃香,生产队里早已安排会做饭的厨子,杀鸡、炖鱼、烙饼、烧汤,把盼来的放映员好好伺候一番。天一黑,吃饱喝足的放映员才一抹油嘴不慌不忙的走到放映地——生产队的打谷场。这时,迷电影的小伙子们为了早点开场,总是一拥而上赶去帮忙。先用拉线把组合好的钢管立成五米高四米宽的方框,然后用滑轮把银幕吊到框架中央,再把音箱拉到框架一旁。此时麦场上已是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密密麻麻的观众拥挤的每个人都浑身汗淌。孩子们为争夺最佳观看“地盘”,来回撕扯一个劲的叫嚷。邻村来晚的人们,为了避开前边遮挡,有的站上板凳,有的爬上场边的草垛、树杈、平房,孩子们干脆骑在大人的脖子上。还有没脾气的年轻人和没力气的老年人,生不起争“地盘”的气,受不了人挤人、人撞人的罪,干脆直接走到银幕背面看“反影”。待电影队自备的发电机嗡嗡响起,放映机头的电灯一亮,场上马上变的安静异常,人人都在翘首张望。

万事俱备只等“上菜”。社员们想看的影片还是迟迟不放。大队书记先拿起“麦克风”开始“革命”宣讲,又臭又长的讲话刚刚结束,标榜形势“一片大好”的幻灯片和作为政治任务的《新闻简报》又轮番登场。正片放映前的“加映”终于告退,放映员才不紧不慢的把大盒的片子挂上机头。抽出一段胶片,通过机身曲曲折折的缠绕最终将片子卷到机尾的空片夹上,随着片夹的转动正片才终于上演。熬到晚上九点多的社员们这时依然精神抖擞,兴致盎然。随着剧情的起伏,一会欢呼雀跃一会黯然神伤。最难忘的就是两地同放一部电影的“跑片”。这边一盘胶片放完,马上交给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快速蹬着自行车将片子传到放映的第二现场。一场电影下来,跑片的小伙子哪次都累得气喘吁吁汗水湿透衣裳。为了知道影片完整结局,大人孩子往往等到半夜三更。就这样,不管晴天阴雨还是天热天凉,文艺饥渴的村民们一直坚持到银幕上出现“再见”终场。第二天,电影转场,小伙伴和迷电影的大人们或因意犹未尽或为看新换的影片,从这个村庄又追到另一个村庄……

那时放的都是老掉牙胶片,银幕上常冒着星星点点的金花,烧片子断片子接片子习以为常。影片内容多为八大样板戏和黑白的战争故事片。戏剧片《红灯记》中铁梅李玉和,《沙家浜》中阿庆嫂沙奶奶郭建光,《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少剑波的高亢唱腔至今响彻耳畔,举红灯、开茶馆沏茶倒水、林海滑雪的夸张动作仍然历历在目。战争片《南征北战》中张灵甫“拉兄弟一把”,《地道战》中大牙汉奸“高家庄马家河,实在是高”,《地雷战》中儿童的大实话“不见鬼子不挂弦”台词至今耳熟能详。印象最深的当属《英雄儿女》中王成高喊“向我开炮”的英雄气概和手握爆破筒的高大形象;最令人叫绝的是《小兵张嘎》里嘎小子扎猛子摸鱼、把缴来的手枪藏在老鸹窝上和日本翻译官“老子在城里下馆子都不花钱,甭说吃你几个烂西瓜”的精彩画面。跟电影学得最卖力的是《渡江侦察记》中女游击队长用手指吹口哨发指令。学得快的伙伴,不几天就吹的鸟语声声震耳响亮,晚上到外地看电影接着派上用场,哨声一响伙伴们聚集有了方向;悟性差的把手指漱得吹出一嘴白沫,还是难以吹响。

记得最早看的外国片是越南的《阿福》和朝鲜的《卖花姑娘》。刚才还看着对付美国鬼子轰炸的阿福睡在炮弹壳里那么有趣,一会儿又被卖花姑娘的悲惨命运心痛的眼泪直淌。后来的外国片与开始大不一样,增添了扣人心弦的紧张与阳刚。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中高个鹰眼大鼻子的游击队员们,哪次都是惊心动魄地把敌人打得魂飞胆丧;日本电影《追捕》里一脸沧桑的杜丘(高仓健),更成了当时少女少妇们追求的偶像。不仅老电影的画面印在脑海,早期的电影插曲现在还常常咏唱。什么“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啊,“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儿香两岸”呀,“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啦,唱起来照样津津有味神采飞扬。

到了八十年代初,国家渐渐开放,电影的种类也快速增长。以《生死恋》、《庐山恋》、《苦恋》为标志的爱情片;以《瞧这一家子》、《甜蜜的事业》开头的喜剧片;以《神秘的大佛》、《少林寺》为样本的武打片;以《火烧圆明园》、《末代皇帝》为代表的历史片等等;林林总总,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这让我这个刚刚参加工作的电影迷好好过了一把电影瘾,以至后来带着妻子没少看了通宵电影。即使到现在,只要几天不在电脑或电视上看部电影总觉生活里好像少了点什么。

岁月如梭,四十多年一晃而过,就像电影里的一组镜头一个情节。现在想来,小时候迷电影只是看热闹,甚至把电影里的战争故事当成真的战场。后来电影看多了,电影知识也不断丰富,这才记住了王新刚、王晓棠、秦怡、张瑞芳、于洋、陈述、孙道临、仲星火、于蓝、谢芳等一大串老影人的大名;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来越感受到老电影是那么的质朴纯净亲切,带给自己的时代记忆是那样的铭心深刻回味绵长!

 

作者 王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