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时就知道绍兴是<?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鲁迅先生的故乡,到了中学读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等著名篇章至今耳熟能详。去绍兴一游已成多年向往,却因种种原因化为奢望。一次偶然的机会,久违的愿望才终于如愿以偿。
从杭州乘车往东南方向行驶,一百多公里进入绍兴地界。道路两旁那道道盛满碧水的河渠、块块点缀着小品的绿地、郁郁葱葱桂树香樟已盈满眼帘,让人已觉沾了些许灵气。走近市区,洁净的马路高耸的楼房彰显着现代气息。随车前行眼前一亮。在条条碧波荡漾的水面上,各样石拱桥琳琅满目,随处可见片片小瓦古房,难懂的绍兴方言不绝于耳,载客的黄包车穿梭来往,不时还传来别样韵味的叫卖声,那种老绍兴的味道儿顿觉扑面而来。来到咸亨酒店,慕名而至的食客如云。一盘茴香豆,几块臭豆腐,半斤老黄酒已把不胜酒力的我喝的半醉。恍然中,我似乎走进了鲁迅先生那个年代,似乎看到了穿着破长衫的孔乙己,听到了他那被孩子们索要茴香豆时“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的窘迫之音。
夏日炎热,朋友邀游的盛情更为热烈。逗留时间虽短,我还是带着朦胧的醉意,汗流浃背的欣然享受了一回走马观花似的游览“快餐”。乘坐三轮包车从咸亨酒店西行不远处,已到了老街水城。在两三米宽的老街穿行,曲曲弯弯,游人如帜,叮叮当当的车铃声提醒着游人让路小贩靠边,坐在游车上已觉地位非凡。在一条胡同连着一条胡同的迷宫里,密密麻麻排列着古色古香的各式门面和处处院落,每一处都在不停地把久远历史述说。车夫是五十多岁的老绍兴,行进中一直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认真讲解。一会儿往左一指这是百年老布店,一会儿往右一指说是早年的豆腐坊,一会儿又说这里是过去有名的大户人家。随便走进一处院落,一片小天井、一色老家具、一个小花园已让人感觉古朴雅致,空气中飘来的扑鼻花香更让微醺的我陶醉其中。在纵横交错的老街上,我早已辨不清哪个方向。刚刚停下来看了“江南一绝,黄酒之家”,一转眼又到了电视剧《冬至》拍摄地,层层叠叠小院生动再现了剧中生活场景。一不留神又到了水城的小桥边,大热天买一顶乌毡帽戴在头上,乘兴走上跨河的拱桥,看着用脚摇动的乌篷船,拍一张照片留念,真像惯用“精神胜利法”的阿Q那样的滑稽有趣可笑!
返回咸亨酒店东行,往南一拐便是百草园了。在不小的园子里尽管没见到鲁迅先生描述的何首乌、蜈蚣、斑蝥,却也见到了被先生称为“有无限趣味”的“短短泥墙”,也算到了鲁迅先生小时候去过的地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远的途中,有的在释义“三味”的扇面上题字,有的在不停地寻找着难以见到的社戏,好一会忙活。到鲁迅先生拜师的地方膜拜,好像见到了私塾老先生不常用的戒尺、呆板的脸色和摇头晃脑的神态,耳边不时萦绕着老先生斯文的读书声:“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好友们余兴未消,可惜天色已晚,最后只能在鲁迅故居门前恋恋不舍地离去,草草结束了绍兴之旅匆匆赶路。离开古越之都的绍兴才渐渐明白,难怪这里出了陆游、蔡元培、秋瑾、鲁迅、竺可桢、马寅初、范文澜等这么多名人,皆因物华地灵使然;难怪鲁迅先生的散文这么细腻厚重,杂文如此犀利,小说那样的生动,皆因亲历了那个时代的世相百态。尽管先生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激烈言辞,却饱含着对家乡深沉博大的爱和忧国忧民之心!
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醉意未消散,美感入梦境。初来绍兴,已让我着实感到这方底蕴十足的水土,有着迷人古韵景致、独特民俗风情和讲不完的精彩故事,让人一见钟情。这就是魅力!
作者 王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