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科技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强劲科技引擎。
一是实施主体培育攻坚行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2024年前两批备案高企数量达到4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达到211家。加快企业研发投入“扩量增效”进程,全市规上工业研发专账企业数达221家,覆盖率达到86%。协同镇街开展技术合同指导,促成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8亿元,有力支撑科技创新“基本盘”。充分展示科技成果应用成效,兖矿能源“深部煤炭数智化高效开采成套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实现十四五以来在国家级奖项上“零”的突破。
二是引领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引育高端科技人才。强化与大院大所合作力度,牵线我市企业与高校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33项,共建创新载体3家;组织30余家企业赴高校院所开展精准产学研对接活动38次。承办广东防腐院专家济宁行暨科技成果推介会,推动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与邹城市人民政府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大力引育省级以上人才,组织31人申报国家级、省级人才工程项目,19人推荐至科技部,1人通过“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决赛;推动机器人研究院等单位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团队9个。
三是推进科创平台赋能工程,谋划实施科技项目。全面建设省级平台,全年创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2家,总数达到85家,珞石科技成功备案省级离岸创新中心。布局建设市级平台,指导13家企业成功获批济宁市科技人才创新实践基地、技术创新中心等市级科创平台。强化对上争取,推动全年获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9项,争取省市级资金突破4000万元。
四是创优科技金融服务,提升企业融资能力。持续优化“科技+金融”创新服务模式,组织召开“科技金融政策宣讲暨政银企对接会”“科技金融暨‘四链融合’专题培训班”等活动,对全市300余家科技型企业、60余名负责人进行科技金融政策培训,提高了政策的知晓率与利用率;全力做好增信评价服务,推动全市9家企业通过“科融信”平台进行科技创新贷款和市场化融资申请,融资需求金额超2亿元。坚持用好科技成果转化贷款政策,助力全市28家企业获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备案超2亿元。鼓励企业引进科技股权投资,用市场化机制破解融资难题,兖煤黑豹获科技股权投资1900万元。
文字报道:市科技局
责任编辑:薄登峰